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大纲 - 正文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科考试大纲(新课程版)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4-3-27 【字体:小 大】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含必修和选修部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 能力要求 

1. 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和专业术语,正确阐述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概念、方法和原理。 

2. 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3. 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生物学问题。 

4. 理解所学实验的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并能制订研究方案。 

5. 了解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及其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二、 考试范围 

范围一: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作用 

组成生物体的六类化合物及作用 

(二) 生物体的结构基础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和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增殖 

有丝分裂(包括细胞周期) 

无丝分裂 

3.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 

(三) 生物的新陈代谢 

1. 酶 

酶的发现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2. ATP 

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与ADP的互相转化 

ATP的形成途径 

3.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渗透作用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合理灌溉 

4. 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合理施肥 

5.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C和C植物 

C和C植物的概念 

C和C植物叶片结构的特点 

6.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 

糖类代谢 

脂质代谢 

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7. 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意义 

8.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的概念 

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兴奋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激素调节与行为 

神经调节与行为 

(五)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生物的生殖 

无性生殖及其意义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有性生殖及其意义(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双受精) 

减数分裂的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受精作用 

2. 生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六) 遗传、变异和进化 

1. 遗传的物质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基因的概念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 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4.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XY型) 

伴性遗传 

5. 生物的变异 

基因突变(概念、特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和多倍体、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6.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遗传病 

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优生的概念 

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物种的概念、隔离、物种形成) 

(七) 生物与环境 

1.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2. 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